清代台灣詩人林占梅遇上AI 中正大學團隊重現詩人靈魂
發布日期 :
2025-11-09
[自由時報/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李知灝推動將AI科技結合文學,以AI模型生成清代台灣竹塹詩人林占梅的「人格語料」,這套「林占梅AI對話機器人」日前在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人文講堂舉行的「潛園與新竹林恒茂家族學術研討會」上展示,讓清代詩人「重現」於數位時代,民眾可跟詩人「對話」,感受19世紀文人的語氣與思維邏輯。
李知灝說,該計畫以清代竹塹詩人林占梅(1821–1868)為核心,透過數位人文與生成式AI技術,重構歷史人物的語言風格、思想氣質與詩文修辭;研究團隊蒐集林占梅的詩集「潛園琴餘草」及相關史料,分析詞彙使用、句式節奏與情感傾向,再以AI模型生成「人格語料」,民眾透過與AI對話,可感受詩人的詩學美學、時代思維及人生觀照。
李知灝說,這套對話機器人並非單純的聊天機器人,而是「文學人格建模」的實驗,希望AI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能再現1位詩人的世界觀,讓歷史人物的思維與語感以數位方式延續。
李知灝在研討會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探討AI如何成為文化記憶保存與詮釋的新媒介,並提出「歷史人物人格AI」在文學研究、博物館展示及教育推廣上的應用可能。
李知灝說,林占梅所建的潛園雖早已不復舊景,卻做為竹塹文學記憶的象徵持續發聲,現代科技的AI技術讓詩人再度「開口」,使潛園從歷史地景化為可互動的詩意空間;跨越170年的對話讓林占梅的詩句重現,也讓研究者思考科技如何賦予歷史人物新的生命力。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