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郭建志副教授榮獲吳大猷紀念獎 創量子網路研究新里程
[產經新聞網/綜合報導]
在資訊科技快速演進的今日,年輕世代學者正肩負著開創新領域、引領新世代的使命。中正大學校友、現任資訊工程學系郭建志副教授,憑藉對研究的熱情與堅定信念,在量子網路、分散式機器學習、路徑規劃與流量工程等領域展現出色成果,近年更榮獲「吳大猷紀念獎」,成為資訊領域備受矚目的新秀。
學術養成:從中正啟程,於清華淬鍊,重返母校扎根
郭建志副教授自中正大學完成資訊工程學士學位後,即展現出對研究的濃厚興趣。他回憶,大學時期在一流師資的引領下,不僅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也逐步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研究熱情。這段時光不僅是學術啟蒙,更是他踏上研究道路的重要起點。隨後,他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蔡明哲教授。博士階段的學習,對他而言是一段極具挑戰與啟發的旅程。蔡教授強調研究自由,鼓勵學生勇於挑選前瞻網路議題,並深入閱讀艱澀文獻,更重要的是,指導教授經常提醒學生思考「如何問出好問題」,以及「理解作者研究設計背後的邏輯與心境」。在這樣的訓練下,這位年輕學者逐漸養成獨立研究的能力,並學會從宏觀角度思索技術發展與研究價值。
博士畢業後,他進入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加入由陳文村教授與楊得年教授領導的軟體定義網路團隊。這段博士後經驗,讓他見識到前輩學者對學術的嚴謹態度與執著精神。陳教授即使當時年近古稀,仍親自參與每一次研究討論,對研究品質毫不妥協,深刻影響了郭副教授的治學態度;而楊教授強調「努力是基本,但只有真正做出成果才有意義」,更讓他在初入職場時體悟到學術之路不僅需要熱情與堅持,更需要具體成果的實現。
而後,在多位前輩協助之下,包含黃仁竑老師主持其學術演講並積極協助返校任教,郭副教授最終得以回到母校中正大學開展學術生涯。自中正啟程、歷經磨鍊,最終能夠重返母校服務,對他而言別具意義,也更加堅定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使命感。
學術榮耀:吳大猷獎的肯定與期許
2025年,郭建志副教授榮獲「吳大猷紀念獎」,這項榮譽對他而言不僅是肯定,更是一份提醒。他謙遜地表示,這份榮耀並非僅屬於個人,而是屬於一路支持與陪伴的師長、研究夥伴、學生以及家人。能夠在教學與研究之間持續前行、逐步累積成果,並獲得國家級獎項肯定,是一段難能可貴的歷程。對他來說,獲獎的真正意義,不僅是對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鞭策。他希望能藉此激勵更多年輕學子在研究道路上保持初心,勇於面對挑戰,並且在追求突破的同時,懂得回饋與分享。他特別強調:「研究不只是個人的成就,更是一種傳承。」因此,他在回到母校任教後,致力於引導學生參與研究計畫,培養其獨立思考、論文撰寫與跨領域合作的能力。
研究成果:理論與應用的雙向突破
郭建志副教授的研究主軸,涵蓋三大領域,皆以「問題建模」與「演算法設計」為核心,並致力於連結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第一「量子網路資源配置與路由最佳化」,作為臺灣率先投入該領域的學者之一,他的團隊聚焦於量子記憶體限制、保真度衰減、糾纏交換與純化等挑戰,並提出具理論保證的近似演算法與動態決策架構,為未來量子通訊發展奠基。
第二則是「分散式機器學習與安全防禦」,針對資料非獨立分布、惡意攻擊與模型切割等挑戰,他提出低干擾的防禦框架、分群策略與彈性部署技術,提升學習效率與安全性。除此之外,還有「流量工程與路徑規劃最佳化」,涵蓋軟體定義網路多播路由、邊緣計算內容快取與路側設備節能排程設計,以及應用導向的無人機資料收集、電動車換電物流與緊急通訊支援等議題。他將最佳化理論與實務需求整合,設計出具理論保證或學習彈性的演算法,並使用真實資料進行模擬與驗證,提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價值的解決方案。
自2020年以來,他已主持多件國科會計畫,並與國內外頂尖研究團隊密切合作,在IEEE INFOCOM、GLOBECOM、ICC等頂尖國際會議,以及IEEE TMC、TSC、TVT、COMST等一流期刊,發表超過四十篇論文,成果獲得高度關注。
教育使命:啟發學生,培育未來人才
作為一位青年教師,郭建志副教授深知教育的價值與使命。他相信,學術研究的傳承,不只是成果的累積,更在於啟發下一代。他積極推動大學生及早參與研究計畫,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學習如何提出問題、設計方法、撰寫論文與進行簡報。透過這樣的養成過程,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學術能力,更能具備獨立思考與研究的核心競爭力。他常說,教師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見證學生在學術與職涯舞台上持續發光。他也感謝王志宇老師在早期給予的啟發與建議,協助他思考如何引導大學生進入研究並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他期盼未來能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的學子,讓臺灣的研究能量持續擴展至全球舞台。
展望未來:研究願景與國際連結
展望未來,郭建志副教授將持續深耕兩大核心方向:其一是量子網路領域,關注多方糾纏態、異質量子平台整合,以及結合光纖、自由空間光與衛星的混合量子網路架構。其二,繼續推進傳統網路中的流量工程與路徑規劃問題,包括無人機、電動車與次世代通訊技術等智慧城市基礎建設之應用場景,讓研究成果落實於實際應用之中。
同時,他也強調跨國、跨校合作的重要性,將積極拓展國際研究連結,促進更多跨域交流,為臺灣在新興科技領域的發展注入持續能量。
郭建志副教授的學術歷程,是一段融合熱情、挑戰與堅持的故事。他以年輕學者的姿態,展現研究上的突破,也以教育者的角色,傳遞對學術的熱愛與承擔。正因如此,他不僅是臺灣資訊領域的重要新秀,更是值得期待的未來領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