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中正資工郭建志副教授榮獲吳大猷紀念獎 開創量子網路研究

發布日期 : 2025-11-06

[經濟日報/記者宋依靜/綜合報]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郭建志,因在量子網路、分散式機器學習及路徑規劃與流量工程等領域的卓越研究成果,榮獲2025年「吳大猷紀念獎」肯定,成為資訊領域備受矚目的青年學者。他表示,此獎項不僅是對研究的肯定,更代表學術傳承的延續,希望能夠激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基礎研究。

學術養成:從中正啟程,於清華淬鍊,重返母校扎根

郭建志副教授自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便展現出對研究的高度興趣。他回憶,大學時期在優秀師資的引領下,逐步培養提出問題、思考方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後續研究生涯的重要基礎。

之後,他於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師從蔡明哲教授。博士階段,他在鼓勵自由選題與深入閱讀的訓練下,養成獨立研究能力,並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技術發展與研究價值。博士畢業後,他進入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加入陳文村教授與楊得年教授領導的軟體定義網路團隊。兩位前輩對研究品質的堅持與成果導向的理念,使他深刻理解學術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可被驗證的貢獻。

在多位師長協助之下,他最終回到母校任教。對他而言,於中正啟程、歷經淬鍊再返校服務,不僅富有意義,也更加堅定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使命感。

學術榮耀:吳大猷獎的肯定與期許郭建志副教授表示,「吳大猷紀念獎」不僅是肯定,更是一份責任。他希望能藉此激勵學生保持好奇、勇於追問,在追求知識的同時懂得分享與回饋。他強調:「研究不只是個人成就,更是一種傳承。」因此,他返校後積極帶領學生投入研究,從問題思考到論文實作,培養具備獨立研究能力與國際視野的青年人才。

研究成果:理論與應用的雙向突破

郭建志副教授的研究主軸,涵蓋三大領域,皆以「問題建模」與「演算法設計」為核心,並致力於連結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第一「量子網路資源配置與路由最佳化」,作為臺灣率先投入該領域的學者之一,他的團隊聚焦於量子記憶體限制、保真度衰減、糾纏交換與純化等挑戰,並提出具理論保證的近似演算法與動態決策架構,為未來量子通訊發展奠基。

第二則是「分散式機器學習與安全防禦」,針對資料非獨立分布、惡意攻擊與模型切割等挑戰,他提出低干擾的防禦框架、分群策略與彈性部署技術,提升學習效率與安全性。除此之外,還有「流量工程與路徑規劃最佳化」,涵蓋軟體定義網路多播路由、邊緣計算內容快取與路側設備節能排程設計,以及應用導向的無人機資料收集、電動車換電物流與緊急通訊支援等議題。他將最佳化理論與實務需求整合,設計出具理論保證或學習彈性的演算法,並使用真實資料進行模擬與驗證,提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價值的解決方案。

自2020年以來,他已主持多件國科會計畫,並與國內外頂尖研究團隊密切合作,在IEEE INFOCOM、GLOBECOM、ICC等頂尖國際會議,以及IEEE TMC、TSC、TVT、COMST等一流期刊,發表超過四十篇論文,成果獲得高度關注。

教育使命與未來展望

作為青年教師,他重視啟發學生的研究思維,期望學生能從參與研究的過程中具備獨立思考與問題分析能力。展望未來,他將持續深耕量子網路、多方糾纏與異質平台整合等前沿議題,並探索無人機、電動車與次世代通訊等智慧城市相關應用,同時擴大跨國與跨校合作,讓臺灣研究能量持續向全球延伸。郭建志副教授的學術歷程融合熱情、挑戰與實踐。他在研究中突破,在教學中傳承,不僅是臺灣資訊領域的重要新秀,更是值得期待的未來領航者。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