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和平論壇》「戰爭不是打造和平的方法」 以色列與加薩人在台公開對談揭和解契機

發布日期 : 2025-09-20

[風傳媒/記者蔣帆威/綜合報導]

以巴衝突將屆滿2周年,隨著戰爭推進,加薩走廊情況愈發嚴峻,延續近一甲子的歷史糾葛的和解之路似乎越走越遙遠。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於今(20)日舉辦「台北國際和平論壇」,邀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Wehat al Salam-Neve Shalom和平學校主任Roi Silberberg、巴勒斯坦作家Hazem Almassry在主題對談「與殘酷對話:當一個以色列人和一個加薩人,在台灣坐下來」,藉由對話,看見走入和平歧路的兩位異鄉人,如何啟發台灣和平的政治行動,聽見來自加薩的戰爭傷痕、和平的積極條件與殘忍現實。

羅世宏在開場引言時表示,龍應台在剛開始邀請擔任本場論台主持時,他立刻就答應,有些人說他很勇敢,但今日在這裡聆聽來自加薩真實的聲音,嚴峻情勢與倒塌樓房,至今仍有無數人受戰爭所折磨,那些死傷並不只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具體的生命與家庭故事,台灣現在同樣也處於地緣政治,雖然我們沒辦法類推想像加薩的狀況,但透給今日論壇希望能夠連結,提醒台灣人儘管身處不同立場,即便在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選擇藉由對話並追求和平。

身為以色列人的Roi Silberberg長年推動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的政治對話,以及面對戰爭與結構性暴力的相關教育。Roi自陳他的成長過程就像是正常的以色列小孩,沒有和巴勒斯坦人相處過,直到大學上了一門課,因緣際會下與巴勒斯坦人結識成為好友,這段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他就此加入和平學校的教育工作,持續推動以巴之間能和平共存的對話。

「宗教不是國家基礎」  Hazem批判以色列建國邏輯
來自加薩的Hazem Almassry,被問到是如何走上和平相關的行動時,他拒絕使用「和平」這個字眼,因為加薩是被佔領,達到和平的路徑是投降、接受讓出居住的土地。他回顧自己的政治啟蒙源於孩童時期,通常是在街頭先目睹現場,才會看到這些真實的暴力以新聞形式被報導。在過去他也曾懷疑,「或許他們是對的,我們是錯的,為什麼他們會攻擊我們?但其實經過思考、看見現場的暴行,這些人真的不需要傷害,不用告訴我們他們是怪物,他們真的不需要,或者反對國際的調查,不需要去違反國際法,如果他們做的是對的,他們不用害怕。」

Hazem形容,以色列的論述像是一個矩陣,透過有技巧、充滿謬誤的方式去扭曲歷史與邏輯,在教育中告訴以色列人沒有巴勒斯坦人,完全否認了巴勒斯坦的存在。他指出,以色列人主張耶路撒冷是他們祖傳的土地,他們擁有這片土地的權利,但他的研究告訴他以色列人並不是猶太人的後裔,以色列人和過去的猶太人並不是一脈相傳。

Hazem直指,以宗教作為國家的分野是個謬誤,我們假裝所有的宗教都要有自己的國家,穆斯林有,所以猶太人也要有,但像他自己是穆斯林,他仍然不能夠成為阿拉伯人、伊朗人,因為宗教只是作為一種身份認同。 (相關報導: 和平論壇》我們都在被演算法控制?專家:人類對情緒資訊特別脆弱 | 更多文章 )

Hazem指出,以色列建國的論述經由殖民體系所產生,且不斷去推廣這樣的論述,而這樣的敘事工程現在已被被世界廣泛的接受。例如加薩發生種族滅絕時,他在台灣站出來強調,自己有生存的權利,仍有一種聲音希望他被遣返,即便他的家人已經死於戰火,這些聲音仍然認為他應該私底下去哀弔,一旦公開談論,就會傷害以色列的情感、踩到紅線。即使台灣、日本支持以色列並不會獲得利益,同樣也不會受到巴勒斯坦的威脅,大部分的人仍然自願會去接受。

跨越仇恨的對話 Hazem與Roi的未竟之路
直到對談的現在,戰爭陰霾仍然籠罩加薩,如果可以,如果2023年10月7號的以哈衝突沒有爆發,Roi和Hazem兩個人各自想對對方說什麼、對於世界他們的正義、政治的想望又是什麼?對此,Hazem回應,他希望以色列能夠停止侵犯與佔領,而世界能停止支持這樣的體制,「大家不需要聽我們意見,我們只是需要聯合國、國際組織人權組織的決議被執行,我們可以獲得自由、獲得自己的土地,這件事很簡單,我們現在這個狀況,最難的狀況是Roi在面臨的,不是我。Roi身於這個體制,他們的媒體、教育積極的去洗腦,如果面對這些觀念存在謬誤的人,我們告訴他們事實,但他們不會說他們錯了,問題不在缺乏真相,問題的根源在於政治與權力,我們需要強調人性才可以追求和平。」

Roi回應,「和平的條件是找到相互跨越國境的勇氣,就如同Hazem所說知道錯還不夠,要有感受,而最好的感受就是彼此交流接觸,跨越國境有夥伴一起努力,我們就會強大、有共同努力的目標,沒有這種願景,衝突就不會得到解決,國際支持很重要,支持巴勒斯坦的權利也同等重要,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對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話之間,對權力不平衡的狀況,不代表對話沒有意義,重點是對話後如何採取行動,大家都想走向正義,巴勒斯坦想要解放,他們可以選擇什麼道路,唯有透過對話才可以有機會更了解自己和他人,每個人願意負起他的責任與判斷、願意挺身而出,這才是向前邁進的關鍵。 

迎向未來,相比於Hazem仍然期待以巴雙方最終能走在一起,以共享的價值相互理解,透過協議或協商找到和平的道路。Roi則悲觀指出,和平的鑰匙並不在巴勒斯坦人手上,以色列需要聆聽,更重要的是戰爭並不是打造和平的方法,當然可以對話,但這個對話會把巴勒斯坦帶到什麼地方,如果以色列認為這就是他們土地,而要求巴勒斯坦人屈服,那沒有意義。不是他要阻斷對話的意義,而是巴勒斯坦的處境非常複雜,一方什麼都有,而另一方一無所有。

資料來源: 風傳媒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