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中正大學於2024年底與日本國立金澤大學正式締結姐妹校關係,並在今年開學前展開學術交流活動,促進雙方在地球與環境科學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本次交流活動首先由金澤大學日本海域環境研究所舉辦的冬季學校揭開序幕,吸引來自台灣、新加坡、蒙古的學者與學生共11名參與,其中包括3名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古環境實驗室的學生,由10位金澤大學教授進行指導。
在為期7天的活動中,金澤大學精心安排了多元課程與科學實驗,包括分析蔬果中的農藥殘留、測試人為污染物對海膽受精的影響,以及檢測亞洲各地PM10空氣污染物的含量。此外,國際師生還參訪了距金澤大學校本部十五公里的低放射性研究實驗室,觀摩由二戰戰艦與古代金澤城鉛瓦製成的放射性gamma質譜儀,進一步了解環境低階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技術。
除了學術活動,金澤市作為日本北陸地區的文化重鎮,其豐富的歷史景觀也讓學員們印象深刻。活動期間,金澤遭遇自2018年以來罕見的致災性降雪,雖然部分戶外參訪因天候因素取消,但對於來自副熱帶地區的台灣學生而言,這場大雪仍是一次特殊且難忘的經歷。此外,學員們也把握機會向金澤大學教師請教交換生相關資訊,如住宿、生活費與學習環境等,為未來赴日學習的學生提供寶貴的參考資訊。
除了台灣學生赴日交流,金澤大學長谷部徳子教授與Jenkins, Robert副教授2月間帶領學生來台進行9天的學術交流。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特別安排一系列學術與文化體驗活動,向日方師生介紹台灣獨特的地質環境,並帶領他們親身體驗台灣百岳登山文化,促進跨文化理解與學術交流。
在地質學術交流方面,中正大學教授帶領金澤大學8名師生前往台灣多處代表性地質景點進行實地考察,行程涵蓋南投頭社活盆地的岩芯鑽取作業,以深入研究沉積層的變遷歷史;於草嶺地區參觀樟湖風景區特殊的海相化石地層,並於921國家地震紀念地觀察921大地震造成的山崩地形;接著前往高雄月世界欣賞泥火山與惡地地貌,最後參訪左鎮化石博物館,探索台灣的古生物遺跡。交流的最後,金澤大學師生參觀位於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的地震科學教育館,並體驗1999年集集大地震在嘉義地區震度五級的晃動狀況,模擬當年地震歷時一分鐘的震動。體驗結束後,學生們驚訝地發現,此搖晃程度與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在金澤大學內的震感相當,進一步體會到台日兩國雖相距兩千公里,但同樣位於板塊交界帶,面臨相似的地震災害。透過這些實地考察活動,兩校師生得以深入探討台灣與日本在地質構造、地震活動與沉積環境等方面的異同,深化學術交流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