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當中存在著社會障礙、身心障礙者,他們想與一般人一樣正常生活,卻可能遭遇著病痛、社會中刻板印象、隱形的障礙讓他們生活遇到困難。而中正傳播學系100級校友江綺玲參與製作《記錄礙的那一刻》,以生老病死為主題,透過愛與關懷回應社會冷漠,並獲得第58屆金鐘獎社會關懷節目獎殊榮。
《記錄礙的那一刻》節目與一般廣播節目不同,以紀錄片方式用故事帶出社會議題,由廣播人製作人邀請紀錄片工作者,進行廣播與影像的跨界合作,用聲音呈現紀錄片的影像的故事。主持人與故事中的主角就像與朋友聊天,訪談中情感細膩,不帶有主觀意見,勾勒出受訪者的想法,讓聽眾進入不同的生命歷程聽到最真實內心聲音,帶動社會刻板的議題。
江綺玲與她工作夥伴長期關心社會關懷議題並也持續在製作相關節目,在《記錄礙的那一刻》誕生前,之前還有製作《礙情漂流瓶》廣播節目。《礙情漂流瓶》節目則是為社會障礙者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痛苦,讓節目替他們勇敢走出社會,江綺玲提到,把自己的秘密寫在漂流瓶裡,就像瓶中信誰也不曾知道,而節目製作人員則像開瓶者,透過故事訴說,解放社會障礙者遇到的困難之處。
「每年都想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上季是製作《礙情漂流瓶》,去年慢慢策畫《記錄礙的一刻》,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套應到生老病死的概念,又能用聲音紀錄這些愛,讓更多不同受眾了解動人的故事。」江綺玲說,《記錄礙的一刻》是以影展呈現,前置作業要花更多時間,像是必須找到適合題材當片單,再找到故事的主角訪談,重新做成紀錄片,整個過程相當耗時。
江綺玲表示,《記錄礙的一刻》分成生、老、病、死四個主軸貫穿紀錄片。舉例來說「生」是指重生、新生的定義,像是第五集《遠離祖靈的孩子》,記錄著一個都市原住民脫離原住民文化,透過拳擊去尋找自我的過程,而社工去帶領孩子翻轉的他人生道路。每集錄製完畢都讓江綺玲與製作團隊印象深刻,讓故事再被翻拍,流傳給更多人省思。
提起《記錄礙的一刻》,團隊表示非常感謝紀錄片導演、主角願意赤裸地訴說他們的故事,讓觀眾能夠聲歷其境,也希望透過故事可以接住生命中低潮的人,讓所有的聽眾能得到力量。現在《記錄礙的一刻》可以在https://player.soundon.fm/p/86f26e69-f908-4b01-aada-df31c47b7595重複收聽,歡迎有興趣的師生們線上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