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是許多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像是智慧機械、智慧製造,控制永遠是關鍵技術。」為了讓自動控制技術從理論到業界落地,20多年來,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陳世樂專攻有助實務應用的控制理論方法與技術,並培育不少業界人才。近年,陳世樂更設計機械手臂與工具機於一體的雙機械手臂加工系統,以及開發磁浮軸承技術應用的飛輪電池,因此受到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的肯定,獲頒該學會會士。
「早期控制研究以理論為主,離業界應用非常遙遠,甚至被視為玩弄數學而已。」正因如此,陳世樂自美國學成回國後就來到中正大學機械系任教,一步步實現「控制技術落地」的想法。陳世樂表示,除了研究課題契合業界需求,還要培養懂控制的業界人才。他說:「過去機械業研發部門的電控人才最多只有專科學歷,連基本控制概念都沒有,更別說要技術落地。」超過20年耕耘,如今陳世樂的學生遍佈業界,他更笑說,曾有業界向他要人才,因為業界2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花2天就能解決。
陳世樂主要研究非線性動態分析與控制,並應用至機電整合系統,不僅多次在頂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申請多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更用來解決智慧製造、綠能產業等業界實務問題。他參與相關產學合作計畫長達21年,曾與不少業界與法人機構合作,囊括工研院、PMC、中科院、資策會、永進、麗偉、高鋒、東台、亞力士、上銀、研華寶元數控、台達電、應用奈米科技、寧茂企業等,技術移轉金額達232萬。而陳世樂也因傑出產學合作績效,於2019年榮獲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機械工業產學貢獻獎。
近年,陳世樂研究集中在工具機與機器人的多軸運動控制、磁浮系統研發與應用,像是開發一種雙機械手臂加工系統,以具有高超加工技術的工匠之父「魯班」命名。陳世樂表示,一般工具機與機器人整合系統中,工具機負責加工,機器人擔任生產自動化的角色,而「魯班」則是整合機械手臂與工具機功能於一體。
此外,陳世樂也將磁浮軸承技術用在飛輪電池開發。他指出,磁浮軸承是先進飛輪電池有別於傳統最關鍵的元件,利用磁力把轉子懸浮於空中,免除轉子與軸承摩擦造成的能量損耗與振動,讓飛輪突破傳統軸承的速度限制。
已有30年歷史的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主要普及自動控制知識,提升該領域應用,除了與日本SICE、韓國ICROS、IEEE SMC、IEEE CSS、IEEE IE等學會交流合作,也發行國際知名SCI期刊《Asian Journal of Control》。中正校方指出,為了表揚自控學術或實務方面有重大成就,或推動會務具傑出貢獻者,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每年至多遴選2人為該會會士,且為終身榮銜,今年僅機械系陳世樂教授獲選,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