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打造訊號零死角 中正大學開發電磁面鏡技術消除95%通訊盲區

打造訊號零死角 中正大學開發電磁面鏡技術消除95%通訊盲區
打造訊號零死角 中正大學開發電磁面鏡技術消除95%通訊盲區
發布日期 : 2022-03-16

 

 通訊卡卡?5G上路後,網路大幅降速甚至斷訊等問題影響民眾使用意願。為了消除5G產生的「通訊盲區」,中正大學電機通訊團隊歷時3年開發仿若嚮導的「電磁面鏡」技術,利用鏡子反射原理為電磁波指路。目前中正團隊已開發第一代電磁面鏡,不僅減少超過95%通訊盲區,更申請多國專利與技轉,也將持續推出第二代智慧化面鏡,盼讓通訊零死角,達到最佳覆蓋率。

 從手機上網追劇、玩遊戲、視訊同步教學,到無人機展演、自駕車甚至金融體系分秒必爭搶時間下單,超高傳輸速度的5G出現讓這些日常應用幾乎零時差。中正大學通訊工程系教授張盛富說,所有無線通訊都靠電磁波傳遞訊號,但由於5G電磁波原本是自由自在地在空間中傳遞,一碰到建築物、樹木、招牌這些障礙物遮蔽,就會在環境中產生多重路徑的電磁波互相干擾,造成「通訊盲區」無法收到訊號。

 薄薄的一片板子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電路,這是中正大學電機通訊團隊研發的增強基站效能新技術「第一代電磁面鏡」,可以因應不同環境條件,並根據基地台和盲區的方向,操控電磁波的路徑。張盛富表示,中正團隊使用「反射面」、「透射面」、「繞行面」3項技術,設計出扁平、透明和曲面的電磁面鏡,不僅可直接貼在牆壁或玻璃上反射電磁波,也能從室外聚焦電磁波到室內,甚至讓電磁波繞過室內柱子直達死角。

 「想像房間有一塊燈光照不到的地方,要照亮只好加一盞燈,也就是加一個基地台,而我們的技術就像是拿一面鏡子,將光線反射過去。」張盛富說,傳統解決通訊盲區的方法是增加基地台數量,除了設備要價達百萬,每年維護費、電費估計更超過數百萬,也可能增加部分民眾對電磁波的心理壓力。

 而由中正團隊研發的「電磁面鏡」則是成本低廉、純被動電路,且不需用冷氣降溫。張盛富說,在提高覆蓋率和通訊品質的同時,還能省下不少營運經費和降低基地台的密度,也因不耗電減少碳排放量,成為另一種綠能,「對健康有疑慮的民眾來說,單純反射電磁波的功能也相對安心。」

 中正大學「電磁面鏡」技術是由中正電機、通訊系張盛富、張嘉展、林士程、吳建華、劉立頌等教師歷經3年共同研發。經過實驗證明,中正「電磁面鏡」技術可解決95%以上的通訊盲區,經估算更可減少20%基地台。

 為了將技術行銷到全球,中正團隊已申請第一代電磁面鏡台灣、美國、歐盟、中國、日本、韓國專利,並技轉國內廠商,目前更為了5G及未來6G應用,持續發展第二代技術。張盛富指出,通訊環境不會一成不變,只要人群一多、裝潢一換,盲區也會跟著變動,未來第二代將加入人工智慧和演算法,讓電磁面鏡自動偵測盲區位置,並改變面鏡角度。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