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於3日於本校倬章國際會議廳舉辦「2023年犯罪問題與對策學術研討會」,為本校犯罪防治學系第27屆的學術研討會,由國內外專家學者及研究生發表22篇犯罪問題研究的學術論文並與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
德國杜賓根大學犯罪研究所所長Jörg Kinzig教授針對德國保安監禁制度做介紹與討論。他表示,德國保安監禁制度有嚴格的形式上限制,行為人必須要有前科,又因犯罪遭判處至少2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並執行,而經法院裁定認為有對社會具有危險性的傾向,才能下達保安監禁處分。因此在刑罰執行完畢後方執行保安監禁,受保安監禁處分人在刑期屆滿時,已為其不法行為的罪責付出代價,可以了解到保安監禁本質上並非刑事制裁的處罰方式。
日本心理學會阿部恒之理事長則於論文中討論CPTED與重大災害後的犯罪現象。他提出,此核心理念是透過環境的設計來預防犯罪,達到大震災後的犯罪現象預防。阿部恒之表示,重大災害後的犯罪現象,其中含有三個要因,「接近制御、監視性、領域性。」以日本在大震災後發生的犯罪現象為例,日本社會上沒有發生強盜或混亂的場面,有的反而是更多的利他行為。而不免發生的犯罪現象中,實際所占的比率不到百分之一。
日本近畿大學副教授中川知宏表示,少年集團犯罪的形成要因,主要為探討少年為什麼會犯罪,並將犯罪分為單獨犯與共犯兩種類型。與成年人的共犯的比例做對照後,會發現少年犯罪當中的共犯是相對多的,其中解析少年在集團內的關係,與少年在集團以外的人際關係以分析其心理發展歷程。中川知宏發現,少年在同儕團體內是追求歸屬與認同,追求團體內的稱讚,對少年的影響相當大,也應盡量避免對於少年的人格貶抑。
日本東北大學副教授荒井崇史,則發表親密伴侶間暴力行為的風險因子之論文。荒井崇史以研究親密伴侶間的暴力犯罪作為分析主題,分析誰有暴力犯罪傾向、伴侶的親密關係與暴力行為之間的影響等。荒井崇史的研究首先指出,有暴力傾向的行為人通常在情感上是為不安全依附的類型,並進一步研究不安全依附的人在伴侶關係會有暴力行為傾向的情形。他發現在社會孤立並產生孤獨感時,暴力犯罪行為的發生會產生正相關的影響。
本校犯罪防治學系表示,該會與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台灣藥物濫用防治學會、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台南分會、台灣佛學心理輔導學會、觀晰科技法律事務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等單位共同合辦,期望以知識及實務經驗,使政府在穩定刑事政策,及改善偵查犯罪研究相關法規層面都有所裨益。